欢迎您进入金安区妇幼保健院网站!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就医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保健天地 >【科普文章
糖尿病防治
【浏览次数:2152】【2015-04-15 12:16】【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糖尿病是一类
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中风糖尿病酮酸血症与高渗透压高血糖非酮酸性昏迷喝多、尿多以及体重下降。如果未经治疗,糖尿病可能引发许多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严重的长程并发症则包括、以及代谢性疾病,它的特征是血糖长时间高于标准值。高血糖会造成“三多一少”的症状:吃多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分类: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个重要器官,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
(一)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变、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
(二)微血管病变
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变表现为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以及黄斑水肿等。广泛缺血会引起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有严重的视力障碍。
(3)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

3.糖尿病足: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当血糖低于3mmol/l 时称为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会发生昏迷。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常见的原因有:1、胰岛素用量过大,而进食又少;2、增加了运动量,但没有相应增加食量;3、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剂量过大等。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发生前,病人常常感到心慌、头昏、饥饿、手足颤抖、冒冷汗,这时立即进食甜食便可化险为夷,否则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烦躁、抽搐、精神失常,进入昏迷。由于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最为常见,所以糖尿病人宜随身带几粒糖果和糖尿病卡片,一旦发生低血糖可以及时自救(立即进食糖果)和被他人急救。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也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原因有:1、糖尿病人胰岛素停用或减量过快,或病情加重;2、各种急慢性感染;3、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分娩、妊娠、急性心肌梗塞、甲状腺机能亢进等;4、饮食失调,进食过多或过少,饮酒过度等。其早期症状多为疲劳乏力,口渴多饮多尿及消瘦,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并有心慌气短。酸中毒加重时有头晕、嗜睡、烦躁,继而意识逐渐模糊、反射迟钝而陷入昏迷。患者呼吸深大,呼气中可闻到烂苹果气味。此时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否则可危及患者生命。
3.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这种昏迷是以严重脱水、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生率虽不高,但病情严重,且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亡率高,必须及早诊断和治疗。引起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的常见诱因有:(1)严重感染;(2)急性胃肠疾病;(3)暴饮暴食;(4)大量输入葡萄糖;(5)急性胰腺炎、急性心梗、肾功能减退及服用引起血糖升高和失水的药物等。
4.乳酸性酸中毒昏迷这种昏迷相对以上三种昏迷少见,但也不可忽视,它多发生在有肝肾功能损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常由于服用了过多的双胍类降糖药抑制了肌肉内乳酸的氧化,同时抑制了肝内的糖原异生作用,使血液中的乳酸过多而积聚,致使患者发生昏迷。为预防糖尿病人乳酸性酸中毒昏迷的发生,糖尿病人必须在医生严格指导下服用双胍类降糖药。

糖尿病实验室检查
1.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尿糖阳性只是提示血糖超过肾糖阈(大约10mmol/l),因而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可能。并发肾脏病变时,肾糖阈升高,虽然血糖升高,但尿糖阴性。妊娠期糖尿病肾糖阈降低时,虽然血糖正常,尿糖可阳性。
2.血糖测定和OGTT:血糖升高示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诊糖尿病时必须用静脉血浆测定血糖,治疗过程中随访血糖控制程度时可用便携式血糖计。
3.糖尿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蛋白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反应反应患者近8-12周总的血糖水平,为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4.胰岛β细胞功能检查:包括胰岛素释放实验、C肽释放实验、其他检测β细胞功能的方法。

糖尿病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教育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
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2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 2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1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①适应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②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③不良反应一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①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②阿卡波糖餐前即刻口服。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肠胀气、腹泻、******排气增多。
(4)胰岛素增敏剂 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①瑞格列奈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②那格列奈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3)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定期监测血糖,如经严格饮食控制血糖仍不正常时,需及时加用胰岛素治疗。
(三)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四)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1.三餐定时、定量、不加餐,不吃宵夜。
2.饮食吃七成饱,且饭占七成,菜占三成。
3.食用油要少,每天半两左右,不吃油炸、煎炸食品(油饼、油条、肉饼等),不吃肥肉、猪油,不吃肉包子等油腻食品。
4.不喝汤,不吃稀饭、米粉、泡发的面等容易消化食物,尽量不吃土豆、山药、淮山、红薯等食物,若要食用,则主食饭量要减少。
5.蔬菜、叶子及有茎的菜可以多吃,但要少放油。
6.有糖尿病肾病时,不吃豆制品(花生、大豆、豆浆、豆腐、香干、腐乳等)。摄人优质蛋白(鱼肉、鸡肉),但要限制量在0.8g每公斤体重。
7.肚子饥饿明显时:先测血糖(1)血糖低,<4.4mmol/l,吃饼干、糖果,再就医;(2)血糖高。可吃黄瓜或者西红柿。
8.血糖高或者对牛奶比较敏感时(升血糖明显),一般不进食牛奶等流质。血糖允许时,边吃边喝。
9.关于吃水果:血糖高不吃,血糖达标、平稳时,可以考虑在两餐间吃少量水果(如上午10点或者下午4点吃半片苹果,下一餐前查血糖)。
10.平时不吃零食、不喝饮料,如花生、瓜子、果粒橙等。11.如患者血脂升高时,一般只吃蛋清,不吃蛋黄
 

糖尿病患者注意事项
1.血糖不稳定,每天监测血糖,在正规医院调整用药。
2.血糖稳定,至少每周监测血糖1-2天,包括空腹及三餐后、晚餐前,做好记录,有疑问到正规医院就诊。
3.不要听信别人介绍及广告宣传药物,不要滥用保健药物;没有可以降糖的食物,如降糖饼干等。
4.晚餐后可适量运动30分钟到1小时,一般以慢步跑或快步行走,有轻微出汗即可,避免剧烈运动,每周保持运动4天以上。
5.在外一旦出现头晕、心悸、出汗等不适,无医疗就诊条件下,先吃糖品,再就医,调整用药。平时备饼干及糖果,以预出现低血糖。
6.不喝酒、不抽烟、不熬夜,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
7.到医院就诊时,带上既往病历及资料,平日的血糖监测记录。
 
我院内科咨询电话:0564-3597133    3597119
 

金安区妇幼保健院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 医院地址:六安市长安北路1123号 邮编:237006
皖ICP备12019261号-1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04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