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至暗时刻》
金安区妇幼保健院此次抗疫行动中,尤为显眼的是我院由一批年轻的轮转护士组成的护理团队。她们是一支业务精良、勤奋上进、充满活力的年轻队伍。不管是驰援外省市的医疗队,还是家乡各个固定与流动的采集点,隔离点等,那些与新冠疫情联系最为密切的地方,都有这群队伍的身影!
义不容辞,支援安庆
3月8日这天,得知安庆市出现一例新型冠状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后,我院积极响应区卫健委的号召,各临床科室的轮转护士们踊跃报名,参与到安庆抗疫的队伍中。
我院援宜人员于3月8日15时到达安庆市。经过简单的休整,于当晚23时30分紧急进入“战斗”状态。初春的安庆,夜间冷风刺骨。小区的花园、道路边,一顶顶简易的帐篷就是她们的“战场”。护士们每日简单就餐后,统一乘大巴车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待,听从分配到各小区,到达小区后进行核酸采样、现场消杀、医疗废物处置等工作,采集任务结束后还要及时上报核酸采集相关数据。每当采集到正午时分时她们满?是汗,顾不上吃饭,头发湿得像刚洗过,脸上被护?镜勒出的?道道深痕,但她们仍然坚持着重复的采集动作,以实际?动践?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援助安庆抗击疫情的队伍中,护理组的每一位成员都站好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班岗,时刻展现着金安妇幼人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如果说,遇事不决,即问春风——是这支青春的护理团队的乐观与豁达!那么春风不言,即随本心——便是此支援队伍的不懈与拼搏!


图为支援安庆医务人员夜间工作和归来
不惧逆行,驰援上海
4.3日晚,因上海疫情,市卫健委紧急通知要求金安区迅速组织援沪医疗队,连夜奔赴上海开展抗疫工作。这支年轻护理团队闻令而动,再次积极主动报名参与支援上海。团队成员在两小时内前往市卫健委紧急集合,整装待发。此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她们将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一是要顺利完成支援任务,缓解上海疫情;二是要格外注重自我的防护措施,稍有不规范,可能就会有被传染的风险。黄浦区是上海每万人阳性率、每平方公里阳性密度最高的区之一,也是此次金安区援沪医疗队的对接点。成员大多晚上住在其他城市,早上再出发抵达上海黄浦区开展工作,工作结束后当天再继续返回外市居住地,只为尽可能不占用当地资源,不给当地政府添麻烦。她们困了,就在车上略作休息,饿了,就随口吃一点自带的干粮充饥。工作时,被汗水浸湿的衣服,肿胀的双手,脸上口罩的一层层勒痕,因爬楼而难以直立的身体……都是他们为疫情付出的真实写照。这群年轻人毫不畏惧,在援沪"战场"上,面对风险挑战,不惧逆行。

图为援“沪”医务人员临行前合影和路上休息
日夜兼备,驻守乡镇
3月29日晚,接护理部临时通知,孙丹丹、陶娟等五名护理人员驻守马头镇G237闫店街道卡点。采取两班轮换制,每天工作12小时从早到晚,她们每天重复上百次对运输物资车、大卡车等车辆司机以及到六安市区医院看病的周边居民的核酸采集,同时负责行程码带星人员的核酸检测、劝返。遇到需要医学观察的人员经过,配合当地卫生院做好车辆消杀工作。
作为一名怀孕三个多月的准妈妈,轮转护士陶娟依然默默坚守岗位。每天6点多起床,7点半赶到医院乘坐120到达检测点,在8点之前换好工作服、洗手消毒、检查采集过程所需用品。忙碌的一天里,她不仅要核对群众的身份信息、进行采集,还要回答居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常常忙得口干舌燥、胳膊酸痛。采集工作十分繁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特别对于孕妇更是容易腰酸背痛。 但现在医院人手紧,陶娟认为自己作为成员顶上,这也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多次参加抗疫工作的孙丹丹同志,这次也积极主动承担小分队的各项协调工作。从团体个人防护,生活用品安排,到物资准备,消杀工作等方面样样考虑周全,落实到位。卡点条件有限,看到生活区和采样区在一个集装箱里,为了减小污染区,保持安全的清洁区,孙丹丹提出集装箱里清洁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更改方案,得到同事认可后,立即实施调换,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得到了其他单位同事的一致称赞。

图为驻马店护理人员工作日常
预检分诊,做好“站哨人”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院充分设好“岗哨”——预检分诊处。预检分诊处大多由轮转护士值班,采用两班轮换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在经过紧急培训之后就立即进入实战状态。预检分诊工作虽然很普通但是对防范疫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个人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落下任何一个可疑信息,不漏掉任何一个排查对象。当穿上防护服的一刻,她们就是抗疫战线上的“侦察兵”,坚决做到“一测”,测量进出人员体温是否正常;“二查”,检查进出人员的陪护证、腕带、安康码,行程码及口罩佩戴情况;“三问”,询问就诊及陪同人员的流调史;“四转”,对于黄、红码和发热的孕妇,预检分诊护士会陪同至我院专设的留观室,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核酸采集加抗原,并做好流调,同时交接班时做好周围环境的消毒……这些事情看似简单,但成员们却一样都不马虎。
我院核酸采集点也有这支队伍的身影。随着六安疫情的缓解,城市的解封,复工复学的开始,涌入大量社会人员过来采集核酸,采集点的护士每天上下班前后都会做好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准备好第二天采集的物资.负责在窗口采集核酸的同志,“来,告诉我姓名,把嘴巴张开......”一次次认真的核对,规范粘贴,认真取样,拧紧盖口。每采集一个核酸后,都严格做到一人一消。期间还有很多居民询问核酸检测结果的查询时间,询问打印报告的地点,都要利用空余时间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没有一个人喊累,也没有一个人喊停。在静态管理特殊的时间里,她们选择住在医院,以方便院内核酸采集工作,为夺取疫情阻击战的胜利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她们以规范的流程、优质的服务做好预检分诊和核酸采集工作,只为医院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当好本岗的好“哨兵”。

图为志愿者帮老年人预约核酸

图为医务人员为老年人采核酸
早在今年一月,汪瑞、马言雪和高远三名护士接到命令去六安火车站进行核酸采集的任务。对于三个刚进医院不到半年的护理人员,她们已经能够熟练的操作核酸采集任务,却没想这一去就是三个多月回不了家。刚来到火车站,她们面临了一系列不可抗因素,天气非常寒冷,在防护服里面套着厚棉袄,笨重的身躯在寒风中略显笨拙地完成采样,被消毒液反复消毒的双手,浑然也没有了知觉。春运期间的人流量很大,出站队伍特别长,导致一些群众情绪逐渐焦躁,不配合查码采样,插队,甚至是直接冲卡,这给防疫工作带来不少工作量,团队成员都积极耐心沟通化解。由于人流量大,繁忙的时候不能按饭点吃饭,一些患胃病的护理人员会忍着疼痛继续工作,也绝不影响工作。政府以及主管部门给配备了取暖器,挡风板,小蜜蜂,甚至连座椅垫都准备好了,这些细节让她们每个人都内心十分触动,更加坚定了努力工作的决心。

图为驻火车站护理人员给群众采样以及她们的周围环境
这次抗疫行动中,还有许多轮转护士冲锋奋战在一线,在更多的时候,她们没有时间拍集体照,没有时间书写励志言语,只是不辞辛苦的拼命在自身岗位上努力做到最好,对于她们而言,与其说是抗疫,不如说是在战斗。这些年轻的姑娘们,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诠释着她们内心的誓言——坚持住,阳光总在风雨后!不放弃,总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关键时期,团队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无不诠释着我院护理团队在特殊时期攻坚克难的深厚情谊!
轮转护士:孙丹丹、谢先京、邬蓉等 供稿
指导老师:王茜(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