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金安区妇幼保健院网站!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就医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动态
8月2日,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中医馆隆重开业
【浏览次数:950】【2023-08-02 10:07】【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8月2日上午,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中医馆举行了隆重的开业仪式。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安徽省新安国医大师研究院院长朱长刚及他的教授团队;金安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城;金安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海舰,副主任李荣,中医药股任香飞;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出席了开诊仪式。金安区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韩保良主持了开诊仪式。

1.png

   首先,金安区妇幼保健院院长韩保良对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及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推进妇幼健康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国家卫健委于2021年4月发布了《关于印发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2021--205年)的通知》,我院积极响应、上下一心、认真谋划,中医馆于今天顺利开诊。希望医馆同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不忘初心,以精湛的医术、一流的服务接待每位患者,用口碑赢得群众的认可,秉承中医理念,让民族的瑰宝——中医在医疗、预防、保健中发挥其“标本兼治”的作用。

2


继而,由金安区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卫功文致辞。卫书记致辞中表示,正值盛夏酷暑,“三伏贴”防病盛行之时,金安区妇幼保健院迎来了中医馆的隆重开业。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医以其温和、安全、有效、绿色的特点被广泛运用,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中医抗疫的效果受到各界的重视和认可。国家目前在政策层面积极鼓励、倡导中医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推广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方面更是给予大力的倾斜,我院中医馆开业可谓正当时。卫功文书记强调,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作为妇幼保健机构,中医保健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计划从适宜技术外治加理疗及专科专病的中医治疗方面开始做起,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中医中药,把中医理念渗透到每位职工的脑子里,运用到每一个科室,形成无中医不保健的理念,中西医融合并重、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多途径为妇女儿童的健康做好服务。”

卫功文书记指出,院中医馆已正式运营,中医团队已初步形成。在主管部门领导下,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精诚团结,相互支持、配合、协作,一定能创造我院中医保健的特色和效果,打造金安保健院中医保健的品牌,更好地为皖西的妇女儿童提供中医服务,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金安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熊敏随后向出席仪式的嘉宾介绍了该院中医馆的建设历程、朱长刚教授的帮扶团队以及现阶段中医馆开设的服务项目等。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安徽省新安国医大师研究院院长朱长刚博士也在仪式上致辞。

3.png


   金安区委常委副区长陈城的讲话使此次开业仪式进入高潮阶段。他说,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金安区委区政府及卫健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相关精神,努力帮助和致力于金安区妇幼保健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因此,他鼓励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以中医馆开业为契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在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和疾病诊疗中的独特作用。他要求医院努力为妇女儿童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努力增强广大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为更好发挥“名中医”示范引领作用,安徽省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在全省开展“基层名中医”遴选活动,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中医妇科翁同芳主任,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优秀的中医技术,获得“安徽省基层名中医”的荣誉称号。为此,金安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海舰同志在仪式现场为翁同芳主任授牌。

4

最后,开业仪式进入剪彩环节。出席仪式的各位领导、专家团队参加了剪彩并合影留念。

5

2号上午,同时邀请了省内知名中医专家,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后)刘长刚;安徽中医药大学重点养生学科负责人、中医养生教研室主任朱淑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新安国医大师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自云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中医内科专家,安徽省新安国医大师研究院名誉院长刘中本教授来院义诊。

6.png

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中医科秉承“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精神,为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医药文化,以整体观念及辩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中草药、推拿、针刺、艾灸、穴位贴敷、拔罐、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蒸、小儿药浴、中药面膜等传统方法开展中医相关疾病的诊疗,并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已病和防未病的目的,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

7

目前设有中医特色门诊。

    中医特色门诊包括:中医乳腺门诊: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病、乳头溢液、乳腺炎等。

    中医妇科门诊:月经不调、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复发性流产、盆腔炎、******炎、围绝经期综合征等。

    中医儿科门诊:功能性腹痛、便秘、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食欲缺乏、多汗、遗尿、等疾病的诊治和调理。

针灸推拿门诊: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背部及腰腿疼痛、筋膜炎等。中医产后病门诊:产后病(产后体虚、产后肠梗阻、产后关节痛、产后乳汁分泌不畅、产后缺乳、内分泌紊乱、回乳等)。

8


中医特色治疗:

  1、中药口服:中药汤剂是中药最为古老的剂型之一,在中医临床应用中也最为广泛。汤剂能够充分适应中医辩证施治的需要,并具有疗效快,易吸收,作用强等几大特点。临床可辩证施治,灵活加减。

  2、推拿,适应症,小儿推拿:感冒、咳嗽、发热、便秘、腹泻、腹痛、厌食、积滞、黄疸、斜颈、鼻炎、肺炎、遗尿等。小儿肌性斜颈若能及早发现,多能完全治愈,患儿年龄越小,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绝大多数患儿治疗1~3个月可获痊愈。

    成人推拿: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背部及腰腿疼痛、筋膜炎等。其优点是:推拿是纯绿色疗法,可代替部分化学药品,减少化学药品毒副作用,增强孩子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预防病毒侵蚀和滋生,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目的。

3、穴位贴敷,适应症,小儿中药贴:退热贴、咳嗽贴、腹泻贴、健脾贴、助长贴、三伏贴、三九贴。

9

女性药贴:痛经贴、止吐贴、保胎贴、止痛贴、三伏贴、肠胀气贴、乳汁分泌不畅贴、产后尿潴留贴、术后恶心呕吐贴等。其优点是: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穴位贴敷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对于衰老稚弱者、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尤宜。

  4、雷火灸,适应症:鼻炎、小儿腹泻、小儿遗尿症、小儿慢性胃炎。其优点是:雷火灸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适宜技术,该疗法是一种创新型灸疗技术,属于非侵入疗法,治疗时缓和舒适,无毒副作用、无疼痛,治疗效果优于一般针灸,免去患者针刺、吃药、手术的痛苦。

  5、艾灸。适应症: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功能性腹痛、腹泻、鼻炎、遗尿等。女性:腰膝酸软、手脚冰凉、痛经、带下、月经不调、急慢性盆腔炎、内分泌失调、更年期提前一系列亚健康症状。其优点是:艾灸是通过艾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达到驱寒邪、补阳气、通经络、调正气的目的;起防病治病;保健强身之功效;可以有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养生;因此达到四效合一和三位一体的作用。这是其他中医疗法不具备的。

  6、固本熏蒸。适应症:全身熏蒸:女性盆腔炎、痛经、宫寒不孕、手脚冰凉、睡眠障碍、术后恢复、产后恶露不净、产后身痛、产后肥胖、产后调理等。

    生殖熏蒸:******炎、外阴炎、阴疮等。乳腺熏蒸乳腺炎、产后乳汁不通、乳腺包块等。其优点是:是用通过中草药煎煮产生的蒸汽熏蒸人体背部来保健或治病的一种外治疗法。中药材蒸汽经皮肤透入直达病处,起到温通经络、温经散寒、调节气血、增强身体免疫力等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的作用,特别是对女性妇科疾病及产后调理效果显著。

  7、刮痧。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发热、咳嗽、痤疮、黄褐斑,还适用于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其优点是: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8、耳穴压豆。适应症:孕前体质调养,有效治疗胆石症、失眠、腹痛、闭经、痛经、月经不调、失眠、围绝经期不适等症状,还可有效控制食欲,减轻体重。其优点是:是将用胶布将药豆黏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压、捏,刺激耳廓上相应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方式。操作简单、无创、无痛苦,效果显著。

  9、拔罐。适应症:腰背酸痛、盆腔炎性疾病、失眠、孕吐及围绝经期症状。其优点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10、耳尖放血。适应症: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其优点是:具有退热、抗过敏、镇静醒脑、明目止痛、降血压、止眩晕等功效。

  11、穴位埋线减肥。适应症:产后肥胖、腹型肥胖、单纯性肥胖、多囊导致的肥胖、哮喘、胃炎、肠炎等免疫力低下类疾病效果显著。其优点是:利用可吸收缝线持续刺激,通过经络、神经系统双向调整。起到调整经络、平衡阴阳、调整代谢,激发自身潜能的效果。

10

                                                              中医科工作人员合影


校对:王 茜

责编:朱 莉

审签:潘 瑞











金安区妇幼保健院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 医院地址:六安市长安北路1123号 邮编:237006
皖ICP备12019261号-1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04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