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健康管理是以预防保健为中心、以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根据各年龄阶段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提供综合性保健服务,注重健康教育、保健育儿知识、咨询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儿童保健知识,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②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③婴幼儿健康管理。
④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0~6岁儿童健康管理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重要的成长基础。医生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展儿童保健系列服务,以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通过对儿童健康监测和重点疾病的筛查,还可以对儿童的出生缺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新生儿出院1周内,医生会对新生儿进行访视。内容包括∶
①观察和询问儿童出生及疫苗接种的情况。
②了解新生儿出院后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等情况。
③医生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
④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的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针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还要提醒家长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是生命最脆弱的时期。因此,新生儿是儿童保健的重点时期。通过家庭访视,家长可接受医生的直接指导,学会母乳喂养、新生儿日常护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等科学育儿的方法及技能。另外,医生通过访视,了解新生儿和母亲的健康状况,并通过体格检查,为宝宝做出居民健康档案的第一份健康记录。
新生儿满28天以后,家长或监护人带着新生儿到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满月随访。内容包括∶
①询问新生儿1个月来的喂养、发育和疾病等情况。
②对满月婴儿进行体重、身长的测量和体格检查,评价新生儿的发育。
③给新生儿注射第2针乙肝疫苗。
④做健康指导。
养育人应定期带婴幼儿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6岁儿童健康管理,1岁以内婴儿应当在出院后1周内、满月、3月龄、6月龄、8月龄和12月龄,1~3岁幼儿在18月龄、24月龄、30月龄和36月龄时监测其健康状况,及早发现消瘦、超重、肥胖、发育迟缓、贫血、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眼病、听力障碍及龋病等健康问题,查找病因,及时干预。
4~6岁的学龄前儿童每年可享受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
①询问上次至本次随访之间的饮食、患病等情况。
②进行体格检查,对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做血红蛋白检查和视力筛查。
③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儿心量表II、Gesell、DDST、S-S语言、ADOS-2、S-M、比内测验、学龄前50项、父母育儿评估、儿童气质评估、ABCD快乐育儿法 孤独症ABC、CARS、M-CHAT等更多儿保发育量表课程培训考证、测评工具箱、评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