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相当于中医“时行感冒”。临床表现为高热、乏力、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流感属于中医“外感热病”范畴,中医治疗流感有一定的优势,依据病邪性质和发病特点,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一、病因
流感是因感染温疫毒邪所致。本病初起之时,多为六淫夹时行之邪伤人,既有当令之气,亦有非时之邪,多以风邪为主导。疫毒从口鼻或皮毛而入,外束肌表,卫阳遏阻,正邪交争,而出现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正如叶天士《温热论》所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核心病机为热郁表里,卫气同病。二、预防
1.顺应天时,调适寒温
冬日里,保暖更是关键。头部、颈部、脚部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处,也是寒邪容易侵袭的部位。出门戴上帽子、围巾,穿上暖和的棉鞋,护住这些关键部位,就等于守住了身体的 “阳气之门”。而夏日,空调虽能带来清凉,但温度不宜调得过低,室内外温差最好控制在 5 - 8℃,避免频繁进出空调房,以防寒邪直中肌表。

2.饮食养正,增强免疫
中医认为,食物是滋养身体、抵御外邪的天然良药。日常饮食中,多摄入一些具有扶正祛邪功效的食物,能大大提升身体免疫力。此外,饮食也要注意均衡,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身体运化功能,给外邪可乘之机。
3.起居有常,养精固本
规律的作息是健康的根基,也是预防感冒流感的重要一环。中医强调,充足的睡眠能养精蓄锐,让身体气血充盈,脏腑功能协调。每晚尽量在 11 点前入睡,白天适当运动,同样不可忽视。中医讲 “动则生阳”,适度锻炼能激发阳气,增强体质。像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动作舒缓,动静结合,非常适合大众。每周坚持 3 - 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运动后微微出汗即可,切不可大汗淋漓,以免耗伤正气。运动后注意及时擦干汗水,换上干爽衣物,避免受寒。

三、中医治疗
即便做足了预防措施,有时还是难免中招感冒流感。这时候,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就能派上大用场,助你缓解症状,早日康复。
1.中药汤剂:辨证论治,药到病除不留邪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根据感冒流感的不同症状、体征,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等多种证型,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风寒感冒,表现为怕冷明显、轻度发热或不发热、流清涕、咳痰清稀等,常用方剂为荆防败毒散,其主要药物有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等,能辛温解表,散寒止痛。风热感冒,症状为发热较重、咽干口燥、流黄涕、舌苔薄黄等,银翘散是经典方剂,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等药,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暑湿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有发热、汗出不畅、头昏重胀、胸闷泛恶等表现,藿香正气散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藿香、紫苏、白芷、厚朴等药物,帮你驱散暑湿之邪。

2.艾灸疗法:温阳散寒驱邪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激发人体经络气血运行,达到温阳散寒、扶正祛邪的目的。对于感冒初期,出现怕冷、流清涕、头痛等风寒症状时,艾灸效果显著。可选取大椎穴、风池穴、合谷穴等穴位。大椎穴位于后颈部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它是诸阳之会,艾灸此穴能振奋阳气,驱散风寒;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两旁与耳垂平行处,艾灸可疏风解表,缓解头痛、颈项强痛;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二掌骨中点桡侧,俗称 “虎口”,艾灸合谷能疏风清热、通络止痛。操作时,将艾条点燃,距离穴位 2 - 3 厘米,以皮肤感觉温热但无灼痛感为宜,每个穴位艾灸 10 - 15 分钟,每天 1 - 2 次。艾灸过程中,若感觉身体微微出汗,切勿贪凉脱衣,让汗液自然散发,帮助排出体内寒邪。

3.拔罐疗法:祛风除湿解表
拔罐能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上,促进局部气血运行,起到祛风除湿、解表散寒的作用。当感冒伴有周身酸痛、肌肉紧张时,拔罐可快速缓解不适。常见的拔罐部位有背部膀胱经沿线。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在背部脊柱两侧,从大椎穴至腰骶部,均匀分布着许多与脏腑相关的穴位。在此处拔罐,能疏通经络,排出体内风、寒、湿邪。拔罐时,可选用气罐,操作简便安全。若症状较轻,可选择留罐 5 - 10 分钟;若症状较重,如肌肉酸痛明显,可适当延长留罐时间至 15 分钟。拔罐后要注意保暖,避免立即洗澡,4 - 6 小时后再用温水擦拭身体,以防风寒再次入侵。
4. 中药泡脚:引热下行祛寒
中药泡脚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中医外治法。利用中药的药力,通过足部穴位渗透入体内,起到引热下行、祛寒解表的功效。

5.刮痧疗法:引邪出表
刮痧引邪出表,以疏通、化解、顺生为本,排毒扶阳,使人的气血升降沉浮、周流规律回归正常,从而使人的免疫力提升,病邪自然无法侵犯,刮痧对发热、鼻塞、咽喉疼痛、头痛症状的改善较为明显 。
四、注意事项:
出现下列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1. 呼吸困难或急促。
2. 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
3.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4. 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
5. 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
(以上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相同请联系删除。)
中医馆秉承“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精神,为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医药文化,以整体观念及辩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传统中药、推拿、针刺、艾灸、刮痧、拔罐、穴位贴敷、埋线、中药熏蒸(洗)、中药塌渍、小儿药浴、穴位注射、中药面膜等传统方法开展中医相关疾病的诊疗,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达到已病和防未病的目的,更好地服务母婴,提升妇幼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