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着冬去春归来。单就一个“春”字,春天的气息已扑面而来。冰雪融化,草芽萌动,花枝孕蕾,劳动娱乐,春天以它特有的形质铺展开来。
立春是反映季节和物候的一个节气,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开始了,天气将逐渐回暖,广阔的大地将呈现出一派富有生机的景象。俗话说:“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头。”即“立春”之日不在“五九尾”便在“六九头”。立春以后,白天逐渐增长,气温慢慢回升,土壤由下层开始化冻,冻土变浅。
立春养生
一、晚睡早起以养肝
民谚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黄帝内经》也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相对冬天来说晚一点睡、早一点起,以利于阳气的生发。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
二、春捂秋冻防风寒
俗语有“春捂秋冻”“春季不可薄衣”之说。在乍暖还寒的春季做好“春捂”是顺应春天阳气升发的养生需要,也是一种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立春是春天的开始,意味着天气将由寒冬向炎热的夏天转换,正处于阳气渐长、阴气渐消的时候,此时天气虽开始暖和,但春天是以“风”为主气,气候特点是:变化较大,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尤其是适逢春雨连绵的时候,更是冷风阵阵,寒气袭人。由于冬天怕冷,穿戴衣帽较多人们适应外界天气变化的能力下降,尤其是老人、婴幼儿及体弱多病者更难以适应,因此在早春时节要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对于老人、婴幼儿及体弱多病者尤其应注意脚部、背部保暖。

三、疏肝养肝防肝病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泄,应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可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作为配料,多吃些油菜、香菜、韭菜、洋葱、芥菜、白萝卜、茼蒿、大头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等。
立春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四、户外漫步行气血
随着气温回升,人们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清晨早起,可于庭院中闲散或缓地缓慢步行,是顺应春季气候变化特点的有效保健方式之一。散步宜缓不宜急,缓步而行,全身放松,手臂自然摆动,手脚合拍,呼吸和谐,心怡神悦。散步不必拘于形式,应以个人体力而定速度之快慢、时间之长短,随其自然,不宜强为。这一时节运动及活动应以劳而不倦、略微汗出为度,不宜剧烈,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可能耗阳气,对养生不利。
五、调畅情志治未病
立春时节,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等。因此,立春,乃至整个春季养生要不怒。
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立春时节,随着阳气的生发,人体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变得烦躁、易怒。因此,在这个时期要特别注重情志的调节,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的心态。
六、立春多梳头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中医馆秉承“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精神,为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医药文化,以整体观念及辩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传统中药、推拿、针刺、艾灸、刮痧、拔罐、穴位贴敷、埋线、中药熏蒸(洗)、中药塌渍、小儿药浴、穴位注射、中药面膜等传统方法开展中医相关疾病的诊疗,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达到已病和防未病的目的,更好地服务母婴,提升妇幼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
地址: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一期一楼中医馆
电话:0564-359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