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了解了氢弹之父于敏和他一生的故事,不知是什么原因,也可能是本身是一名党员,每每读到不自觉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于是我更想了解更多有关他们的故事,以致可以激励我去更好的去完成我身上的责任。
这是一本深入了解中国科学家精神与贡献的著作。书中通过精选40位科学界功勋的故事,生动的展现了他们坚守爱国情怀,坚定奋斗意志的精神风貌。在临渊在侧的岁月里,身先士卒,扶大厦于将倾,真正的“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创新精神,奉献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都继承和发扬。
学习“国之脊梁”的宝贵品质。有隐功埋名三十载,终身报国不言毁悔——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黄旭华院士,抗住了“一穷二白”的零起点,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有东风不与英雄泪,笑看稻香万里浪——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他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种子”,砥砺前行,用一粒种子研究出能填饱亿万国人肚子的水稻。有科学最重,名利最轻——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院士。“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致敬国之脊梁,要勇于担当,面对困难和挑战从不退缩,挺身而出,承担应有的责任,要勤奋敬业,这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极其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断追求卓越。要无私奉献,是他们令人敬佩的品质之一,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次要位置,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珍贵。这种精神不仅能够促进社会和谐,还能够激发更多人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践行“国之脊梁”的精神内涵。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以他们的精神为榜样,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体现责任与担当,无论是面对挑战还是困难,都要有勇气站出来承担自己的责任。如今的我们有幸生活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万万不能有懈怠的思想。工作的每个时期可能或多或少都需要我们去探索,更不用说我们是医疗机构的一名工作人员,面对的是病人,他们的需要甚至不确定性更多,需要不断的建议、完善,创新。将“钉钉子”精神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内向狠抓自我提升、向外紧密联系群众,在“急难愁盼”中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服务好群众,医院才能进步发展。
不管是国家还是单位,不管是大家还是小家,都需要每个人的付出。“少小岁非投笔吏,论功还需请长缨”,为国金戈铁马的岁月已经逝去,为国事挺身而出的精神却依然鲜活,鼓舞人心,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己的价值、正如“晨雾之微补于山海,萤烛末光增辉岁月”。推动社会和医院进步的,正是每一个平凡人的劳动付出。总书记曾经说过:“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勿忘昨日苦难辉煌,勿忘今日卧薪尝胆,勿忘明日海阔天空,定心静气开拓国富明强好局面,不负国之脊梁”。
山为世界脊,人亦为国梁。从国之脊梁的事迹中汲取前进的动力,以精神的伟力提升行动自觉,这是我们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我们感受着历史的余温,坚韧不拔的活在当下,不仅是我们甚至我们的下一代都应更加懂得致敬国之脊梁就是更好的赓续他们精神,为新时代辉煌历史的书写贡献自己的一笔。(门诊支部 徐皖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