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金安区妇幼保健院网站!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就医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保健天地 >【科普文章
【冬至养生】传统中医养生帮助您迎接寒冷季节的到来
【浏览次数:244】【2024-12-20 11:02】【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图片 1.png

    冬至时节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阶段,也是阳气最少,阴气最盛的阶段所谓冬至一阳生,从冬至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此后气候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地区也已入冬,气候寒凉,昼夜温差大。冬至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气温最低的数九寒天已经来临,是阴气极盛之时,阴极而阳生,又是一阳萌动之时,阳气始生,渐蓄能量,以待来春生发。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转化时期,也是养生的大好时机。

   节气养生

一、起居养生

冬季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天人相应,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冬季起居养生以敛阳养阴为根本,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正常的生理机能。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可以养护阳气,而晚起可以凝固******。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利于阳气潜藏、******蓄积。中老年人在每日起床时,要以为要,牢记这3个半分钟:醒来后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慢慢起来坐半分钟;再将两条腿下垂在床沿边等半分钟,然后再站起来走动。

 

图片 2.png


运动养生

   古云:冬练三九,在数九寒冬之时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保持强健的体格,也助于保持好心情。1.锻炼时间不宜过早,应等太阳升起后为宜;2.避免在大风、大雪、大寒及空气污染的地方健身;3.应选择缓和、运动量适中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走等,以身体微热而不大汗淋漓为度,可以调整脏腑功能,推动气血运行。


图片 3.png

饮食养生

   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北方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习俗。冬至饮食,应注意少食生冷,一般采用食补、药补相结合的方式,常用药补类的人参、鹿茸、黄芪、当归、枸杞、阿胶等,食补类的羊肉、牛肉、狗肉、核桃、龙眼、板栗等滋补阳气,也可食用膏方进补。但如不重视藏精,或者借进补之概念,嗜食滋腻、燥热之物,就容易出现口干舌燥、流鼻血等滋补过度的上火症状。因此,冬至进补的同时可以配合一些甘凉养阴的药物食物一起食用,如山药、莲子、百合、薏米、梨、藕等,使得阴阳调和,寒热平衡。

 

图片 4.png

情志养生

  冬季情志养生应当做到:藏而不抑,静而不凝,遇喜不过,处变不惊。《遵生八笺》中说:冬三月六气十八候,皆正养脏之令,人当闭精塞神,以厚敛藏。冬季以为主调,天人合一,人的情志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静是情志养生的至高境界,也是养的关键。冬即神藏于内,养生避病应力求精神安宁,遇事节怒,宠辱不惊。要注意保持情绪平和,切忌情绪激动及与人争吵,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愉悦身心的运动,如听音乐、养花等。

图片 5.png

五、三九贴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期,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毛孔闭塞,各种疾病容易发作。“三九贴”是指在“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以温经通阳之中药贴敷特殊穴位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布将药物直达病所,提升人体阳气,鼓舞正气,扶正祛邪,调补阴阳,不仅能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而且加强和巩固三伏天“冬病夏治”的效果,达到冬夏皆治,治病、强身的双功效。


图片 6.png

 

 

  中医馆秉承“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精神,为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医药文化,以整体观念及辩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传统中药、推拿、针刺、艾灸、刮痧、拔罐、穴位贴敷、埋线、中药熏蒸(洗)、中药塌渍、小儿药浴、穴位注射、中药面膜等传统方法开展中医相关疾病的诊疗,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达到已病和防未病的目的,更好地服务母婴,提升妇幼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

地址: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一期一楼中医馆

电话:0564-3597115

 


金安区妇幼保健院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 医院地址:六安市长安北路1123号 邮编:237006
皖ICP备12019261号-1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04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