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寒是第二十三个节气,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等到冬至过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
小寒养生
一、起居养生
小寒时节,昼短夜长,自然界阳气潜藏,人体亦应顺应天时。室内温度宜保持恒定温暖,可借助空调、暖气,但要注意湿度调节,避免干燥上火,一盆清水、一台加湿器,让室内温润如春。夜晚早早躺卧被窝,最晚别超十点半,养足精神以待阳气初升;清晨不必过早起身,待日光洒窗,阳气渐盛再起床活动,仿若春苗得暖阳,生机勃勃。中午时分,阳光正好,小憩片刻,能养心安神,为午后添活力,哪怕闭目养神十几分钟,亦有益身心。

二、运动养生
虽说天寒地冻,适当运动仍不可或缺。中医讲 “动则生阳”,慢跑、八段锦、太极拳都是小寒时节适宜锻炼。微微出汗即可,切不可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太过。运动前务必充分热身,活动关节,唤醒身体;运动后及时添衣,谨防寒邪趁虚。

三、饮食养生
冬日肾主令,小寒饮食当以温热补肾、健脾养胃为要。民间素有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之说,羊肉汤堪称小寒餐桌上的 “宠儿”,性温味甘,入脾肾经,既能暖中补虚、益肾壮阳,又可抵御风寒;再佐以当归、枸杞,气血双补,一碗下肚,手脚冰凉瞬间消散。
黑芝麻、核桃、栗子等坚果也是补肾佳果,闲暇时嚼上几颗,滋养肾精,为来年精力充沛打基础。多吃些根茎类蔬菜,如萝卜、山药、红薯,它们得土气最深,健脾益胃,培补后天之本,助力运化吸收,源源不断为身体提供能量,抵御寒冬。但冬日饮食切忌黏硬、生冷,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得不偿失。

四、穴位养生
1.劳宫穴
位置:位于手掌心,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按摩方法:轻轻按压或按压几秒钟后放开,重复多次.主治:心痛,心悸,癫狂、痫,口疮,口臭,中风,善怒,发热无汗,两便带血,胸胁支满,黄疸,心绞痛。

2.涌泉穴
位置:位于足底前部的凹陷处。按摩方法:每天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后,用双手交替按摩双脚涌泉穴。主治:具有开窍苏厥,清热宁神,降逆通络的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癫狂、小儿惊风、失眠、小便不利、咽喉肿痛、足心热等。

五、冬季进补阿胶糕
俗话说“冬季进补,冬令打虎”。冬季正是调理身体,养出好体质的黄金时期。冬季是调整饮食习惯的好时机,可以逐渐减少夏秋季的冷饮和冷食,转而食用一些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红枣、枸杞、核桃等,这些食材有助于温补身体,提高抵抗力。此外,冬季温度骤降,适时调整饮食结构,比如在气温骤降时增加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以维持体温和能量需求,是冬季养生的重要一环。
冬季养生,调养气血非常重要,不想秋冬手脚冰凉、面色如土,掉发白发的宝子们,可以考虑这种简单方便且美味的补品——阿胶糕。


中医馆秉承“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精神,为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医药文化,以整体观念及辩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传统中药、推拿、针刺、艾灸、刮痧、拔罐、穴位贴敷、埋线、中药熏蒸(洗)、中药塌渍、小儿药浴、穴位注射、中药面膜等传统方法开展中医相关疾病的诊疗,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达到已病和防未病的目的,更好地服务母婴,提升妇幼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
地址: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一期一楼中医馆
电话:0564-359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