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主题
2025年5月8日是第32个世界地贫日,主题为“防控地贫,携手同行”,旨在提高社会公众特别是高发省份群众对地中海贫血的认知和关注,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加强地贫筛查、早诊早治和健康管理工作。
二、关于地中海贫血(地贫)
1. 疾病概述
地贫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因基因缺陷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异常,红细胞易破裂,引发贫血。
高发地区:地中海沿岸、东南亚、中国南方(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
分型:
α地贫:轻症(无症状或轻度贫血)、重症(胎儿水肿综合征,多胎死腹中或出生后夭折)。
β地贫:轻型(轻度贫血)、中间型(中度贫血需输血)、重型(依赖终身输血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型β地贫出生时无异常表现,一般在出生3-6个月后出现逐渐加重的贫血,伴有面色苍白、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往往需要终身输血和除铁治疗维持生命,治疗费用高昂,如不及时干预难以活到成年。




2. 遗传规律
地贫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只能由亲代传给子代,不会传染给其他人。正常人都拥有两组血红蛋白基因,其中一组来自母亲,另一组来自父亲。假如父母的染色体上携带这种异常基因,后代就有可能患地中海贫血病。
(1)若夫妇两人都没有地贫,他们的下一代将不会患上地贫。
(2)若夫妇只有一方是地贫基因携带者,每次怀孕,有50%的概率是正常儿,50%为地贫基因携带者,但不会有重型地贫儿出生。
(3)若夫妇双方均为同类型的地贫基因携带者,每次怀孕,有25%的概率是正常儿,50%的概率是地贫基因携带者,另有25%的概率是重型地贫儿。
三、预防地贫的关键措施
目前地贫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但是预防措施明确有效。通过婚检、孕前、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来科学避免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这是目前国际上预防地贫最有效的方法。
1.新婚夫妇应自觉参加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可进行地贫初步筛查。
2.未做过地贫筛查的夫妇,在女方怀孕后,夫妇双方应同时做地贫筛查。
3.若夫妇一方或双方的地贫筛查结果为阳性,建议双方应全都进行地贫基因诊断。
4.夫妇为同类型地贫基因携带者,女方怀孕后还应及时做胎儿的地贫产前诊断,一旦诊断为重型地贫儿应及时终止妊娠。
★筛查重要性
中国南方地贫基因携带率高达10%-20%,但多数人无典型症状,易被忽视。通过筛查可显著降低重症地贫患儿出生率,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
四、地贫患者关爱与治疗进展
1. 现有治疗手段
规范输血+去铁治疗:维持血红蛋白水平,避免铁过载损伤器官。
造血干细胞移植:唯一根治手段,但配型难度大、费用高。
基因治疗:新兴疗法(如CRISPR基因编辑)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可期。
2. 社会支持
呼吁医保政策覆盖地贫治疗,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消除对地贫患者的歧视,提供心理支持与教育保障。
五、公众参与
1.婚前孕前检查:新婚夫妇和计划怀孕的夫妻应主动进行地贫筛查,了解自身地贫基因携带情况,避免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
2.孕期重视:已怀孕的夫妇,尤其是地贫基因携带者,应在孕期进行产前诊断,及时发现胎儿是否患有重型地贫。
3.支持患者:关注地贫患者的生活和治疗需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地贫患者提供帮助和支持,共同营造关爱地贫患者的社会氛围。
世界地贫日,让我们用科学和关爱,为生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