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到达黄经约240°,夜长昼短,气温明显下滑,北方开始出现降雪但量不大,故称“小雪”。标志气温骤降、雨雪初临;中医养生以“藏”为主,兼顾情志、饮食、运动、起居与外治,护住阳气、润好肺肾。进补“冬藏”、腌菜备粮、防寒保暖,顺应“秋收冬藏”的节律。
一、情志养生
以“静”为主,少躁动,防抑郁;多晒太阳、与亲友交流,保持情绪稳定。 可配合冥想、深呼吸、听舒缓音乐,避免熬夜与过度思虑。

二、饮食养生
原则:温补阳气、滋阴润燥、少咸少寒。
推荐:羊肉、牛肉、鲫鱼、虾、核桃、黑芝麻、山药、百合、银耳、萝卜、白菜。
汤粥:当归生姜羊肉汤、核桃黑芝麻糊、山药百合粥、萝卜排骨汤。
禁忌:生冷、寒凉、过咸、油腻与过量辛辣。
三、运动养生
选择室内或阳光下的温和运动:快走、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瑜伽。
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度,避免大汗淋漓与清晨低温户外久练;运动后及时擦干保暖。
四、起居养生
早睡晚起,避寒就温;注意颈部、背部、腹部与足部保暖。
室内适度加湿、通风,避免久处空调直吹;衣物“薄内厚外”分层保暖。
睡前温水泡脚,可加生姜或艾叶(皮肤敏感者慎用)。

五、中医外治养生
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肾俞、命门,每次10–15分钟,注意防烫。
推拿/刮痧:背部膀胱经、肩颈轻刮或按揉,力度轻柔,避风寒。
足浴/药浴:生姜、艾叶、桂枝等温经散寒,皮肤破损、严重心脑血管病或糖尿病足者不宜。
穴位按压:合谷、太冲、涌泉,缓解寒凝与情绪紧张。
六、冬季进补阿胶糕
俗话说“冬季进补,冬令打虎”。冬季正是调理身体,养出好体质的黄金时期。冬季是调整饮食习惯的好时机,可以逐渐减少夏秋季的冷饮和冷食,转而食用一些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红枣、枸杞、核桃等,这些食材有助于温补身体,提高抵抗力。此外,冬季温度骤降,适时调整饮食结构,比如在气温骤降时增加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以维持体温和能量需求,是冬季养生的重要一环。冬季养生,调养气血非常重要,不想秋冬手脚冰凉、面色如土,掉发白发的宝子们,可以考虑这种简单方便且美味的补品——阿胶糕。


中医馆秉承“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精神,为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医药文化,以整体观念及辩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传统中药、推拿、针刺、艾灸、刮痧、拔罐、穴位贴敷、埋线、中药熏蒸(洗)、中药塌渍、小儿药浴、穴位注射、中药面膜等传统方法开展中医相关疾病的诊疗,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达到已病和防未病的目的,更好地服务母婴,提升妇幼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
地址: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一期一楼中医馆
电话:0564-359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