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金安区妇幼保健院网站!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就医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保健天地 >【科普文章
二十四节气养生——立秋篇
【浏览次数:346】【2024-08-06 08:59】【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秋,七月节……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揫敛”意为聚集、收敛。立秋是万物从繁茂成长到成熟收获的节点。立秋时节,我国多地暑热尚未散去,因此民间有 “秋后一伏”、“秋老虎”的说法。

立秋习俗

  自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立秋的主要习俗有:立秋节、摸秋、秋忙会、贴秋膘等。立秋节,也称七月节,对于耕农的人们来说,秋天意味着一整年的收获,也是好的意头的节气。

 

 

图片2.png

立秋养生

起居养生

立秋之后,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作息规律,以晚9~10点入睡,早晨5~6点起床比较合适。

此时,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以应秋气之清爽,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图片12.png

 

饮食养生

  虽然此时湿热之气犹盛,但防秋燥的相关事宜也该着手准备了。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西红柿、枇杷、柠檬等。

而肺在五色里属白,立秋时,多食白色的食物也有生津润肺、补益肺气之功效,比如银耳、蜂蜜、白芝麻等。

  此外,“秋老虎”天气持续,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在防燥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暑清热。

图片14.png

图片15.png


起居养生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有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

俗话说道“春捂秋冻”,这个季节穿衣感到微凉是最好的状态,不必过早添衣,适度的冷感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不过,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昼夜之间温差增大,有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腰肌劳损、心脑血管疾病、面瘫等疾病的人群,还是要做好防寒工作。

图片16.png

运动养生

  从中医上讲,秋天时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损耗。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快走、瑜伽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图片17.png

穴位养生

沿肺经循行之处,从中府穴至拇指指端的少商穴方向顺经按摩。取补养肺经经气之意,对调节肺经气血有较好作用,同时预防肺部疾病的发生。在顺经按摩时可着重按揉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等肺经五输穴。

1)按揉关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关元穴3~5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

功效:关元穴归属任脉经,为补益要穴,更偏于温育阳气,经常按摩此穴,可调整全身的呼吸功能,激发经气,升提气机。

图片18.png

2)按揉天突穴

定位: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

手法:用食指指腹按压天突穴2~3分钟,以感觉舒适为宜。

功效:天突穴属任脉,与肺部联系密切,外通气窍,是气息出入的要塞。按摩此穴,对祛除肺邪、润肺益气有重要作用。

图片19.png

艾灸养生

秋主藏,我们人体的阳气经过了一个夏季的释放,接下来就要进入到内藏期,此时艾灸不仅可以保护身体里的阳气,通径活络,运行气血,提高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图片20.png

冬病夏治

立秋节气,炎热的“三伏天”即将接近尾声,喜爱养生的人可抓住三伏天的小尾巴,继续进行三伏贴。三伏贴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结合“天人相应”理论和“春夏养阳”学说,以中医经络为基础,穴位为载体,在夏季三伏天之日,应用中草药配制成丸剂,直接贴敷于相应的穴位,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达到调理机体的目的。三伏天人体阳气旺盛,气血亦旺,毛孔张开,此时应用温热性质的中药贴敷在穴位上,能更好渗透、吸收,并通过腧穴、经络发挥强壮阳气、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的功效,达到减轻或治愈“冬病”的目的。三伏贴疗法的主治范围广泛,尤其适用于秋冬季节容易复发和加重的疾病以及中医辨证属阳虚寒盛者,以呼吸系统反复发作性疾病(慢性肺系疾病)为主。但妇女妊娠期、结核病和糖尿病患者、感冒发烧、肺炎、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支气管扩张咳血期、皮肤破损或瘢痕,均不适宜贴敷治疗。

图片21.png

  中医馆秉承“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精神,为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医药文化,以整体观念及辩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传统中药、推拿、针刺、艾灸、刮痧、拔罐、穴位贴敷、埋线、中药熏蒸(洗)、中药塌渍、小儿药浴、穴位注射、中药面膜等传统方法开展中医相关疾病的诊疗,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已病和防未病的目的,更好地服务母婴,提升妇幼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

 

  地址: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一期一楼中医馆

  电话:0564-3597115


金安区妇幼保健院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 医院地址:六安市长安北路1123号 邮编:237006
皖ICP备12019261号-1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04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