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金安区妇幼保健院网站!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就医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保健天地 >【科普文章
【特色康复】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心智解读”是关键!(下篇)
【浏览次数:225】【2024-08-07 15:20】【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上期我们介绍了心智解读的情绪解读和想法解读的训练内容,这周我们来介绍假想游戏训练内容。

 

假想游戏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  感知运动游戏(简单地操作游戏)

1

阶段二  功能性游戏激发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用最为常规的方法来玩玩具,没有融入任何假想的成分。如:把积木一个一个地垒起来;将小汽车放在桌面上推来推去。

1

阶段三  功能性游戏定型期

在此阶段,儿童具体的行为表现与“功能性游戏激发期”并无任何差异,差异仅仅表现在行为的出现频率方面。例:搭积木

1

阶段四  假想游戏激发期(包括假想游戏初期和假想与现实的区分)

1. 假想游戏初期

① 物品替代:用一个物品替代另一个物品。如:把积木当作一个电话;假想活动:给物品赋予一定的特性。如:轻轻拍抚娃娃,假装她困了,需要被人哄着入睡;假想情境:将物品放置于想象的情境中去。如:拿着一个空杯子,假装里面有水,做出喝水的动作。

2. 假想与现实的区分

老师做出一个假想的动作,然后询问儿童,这个动作是真实发生了,还是老师在假扮。

 

阶段五  假想游戏定型期

例:假想情境帮娃娃洗脸

现在让我们来玩另一个假想游戏(老师手持娃娃)。看!我要假装洗娃娃的脸。我要假装它的脸真的很脏。

(老师想象自己拿着毛巾,然后假装在洗娃娃的脸。)

我假装它的脸很脏,需要洗一洗。你可以假装在帮它洗脸吗?

(老师继续假装洗脸的动作,然后询问测验的内容。)

真实性问题:娃娃的脸真的是脏的吗?

假装性问题:是我假装的,还是它的脸真的脏了?

1.png1.png


三、训练原则

1、在训练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复杂技能进行分解,将其变为多个有序的小步骤,以便孩子能够逐步学习和掌握。

2、在训练过程中,儿童掌握不同技能的速度也不同。那些在普通儿童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的技能会被患儿更快地学会,较晚的那些孩子则需要更长的训练时间。因此,老师需根据普通儿童的发展过程把握训练难度,并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3、训练过程要自然,根据儿童所处的环境进行合理的安排。老师需要提前了解孩子的基本技能和兴趣,这通常比训练程序更为重要。

4、通过奖励强化儿童的正确行为,以使这些行为有效地保持下去,并最终使孩子掌握这些技能。在适当使用外在奖励(如称赞、给予糖果等)的同时,也需要采用内在奖励,尤其是使孩子体验到乐趣和成功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5、尽可能地避免错误的产生。

6、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训练概念理解,而不仅只是训练个别行为,更不是让孩子一味听从指令。

需要注意的是,心智解读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同时,家长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如果家长不知道如何制定计划,可以来我们中心进行指导帮助哦。


金安区妇幼保健院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 医院地址:六安市长安北路1123号 邮编:237006
皖ICP备12019261号-1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04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