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为寒露,通常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寒露还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的节气。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节气养生
寒露如约而至,标志着深秋的到来,气温持续下降,昼夜温差增大,自然界中的阳气渐收,阴气渐盛,养生方面应注意这些要点。
一、起居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寒露之后,应继续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以调节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
其中,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另外,深秋因天气逐渐变冷,大家应尤其做好下肢保暖。
俗话说“脚冷冷全身”,脚部受冻,身体抵抗力就会下降。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所经之处,若脚部受寒,寒邪循经侵入人体,会影响其脾胃、肝胆、肾及膀胱等脏腑功能。
因此,在寒露节气外出时,要穿着保暖的鞋袜和衣裤,避免足部受寒,此外,可多泡脚祛除体内寒气。

二、饮食养生
寒露时节正当金秋之时,燥气当令,当燥邪之气侵袭人体时,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则必见一派燥象,容易出现诸如舌燥咽干、咳嗽少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等秋燥症状。此时宜多食滋阴润燥、养阴润肺之品,如芝麻、蜂蜜、银耳、青菜、银耳、莲藕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

三、运动养生
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活络经脉,但应避免过度出汗,以防耗气伤阴。
寒露节气后,运动方面也要有所调整,可以选择太极拳慢跑、登山、散步等形式,但运动时间不宜太早,这是因为晨起气温太低,身体素质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
同时,不论何种运动,都不宜过量,在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可停止,应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阴液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否则会伤阴损阳。
若遇到阴雨天气时,可选择在室内运动,不可冒雨涉水,以免感受寒湿。

四、情志养生
秋季万物萧条,日照时间缩短,常给人增添几分忧愁情绪,为避免情绪低落、心情抑郁。提醒大家起床后,可多到户外走走,多晒太阳,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驱散心中的阴霾,将抑郁不舒的情绪宣发出来,或者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如饭后散步、太极拳等。
五、穴位养生
穴位按摩在寒露节气可以有效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预防秋季常见病。
1. 足三里穴
定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髌骨下缘下3寸。取穴时,将四指并拢竖放在髌骨下缘,足三里大约在四指下缘稍下一寸的位置,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功效:足三里是脾胃经的重要穴位,具有健脾益气、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持续3-5分钟,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每天早晚各一次。

2. 迎香穴
定位:迎香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约一横指处)的鼻唇沟内。可以在鼻孔两侧找到鼻唇沟的凹陷处即是。
功效:迎香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具有通鼻窍、清热散风的作用。它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等鼻部疾患。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轻轻按压迎香穴,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摩2分钟,力度以感觉到酸胀为准,每天早晚各一次。

3. 太渊穴
定位:太渊穴位于前臂掌侧,桡骨茎突与掌长肌腱之间,腕横纹上。在桡骨茎突和桡动脉搏动处旁开,按压时要避开动脉。
功效: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具有调理肺气、补益肺脏、止咳平喘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咳嗽、喘息、胸闷等肺系疾病。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太渊穴,力度适中,以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2-3分钟,每天2次。

六、秋季健脾助长贴
《黄帝内经》指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长也。人亦应之,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不足或异常可直接影响小儿的消化吸收功能和生长发育。秋收冬藏,秋天外面的阳气开始回收,这时调理可以更快恢复人体各脏腑功能,为冬季抵抗寒邪,为春季生长发育打下良好的根基。

中医馆秉承“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精神,为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医药文化,以整体观念及辩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传统中药、推拿、针刺、艾灸、刮痧、拔罐、穴位贴敷、埋线、中药熏蒸(洗)、中药塌渍、小儿药浴、穴位注射、中药面膜等传统方法开展中医相关疾病的诊疗,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已病和防未病的目的,更好地服务母婴,提升妇幼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
地址: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一期一楼中医馆
电话:0564-359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