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历史悠久,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最初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
清明节还吸收了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在农历三月初三,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人们在清明扫墓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等活动,使得清明节逐渐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融合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养生
一、饮食养生
宜多吃时令蔬菜,如菠菜、韭菜、香椿、豆芽等,可滋阴平肝、温肾助阳、健脾理气等。饮食要清淡,减少辛辣、油腻、生冷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山药、薏米、白扁豆等健脾祛湿食物,以调节身体湿气。

二、起居养生
应早睡早起,顺应春季阳气升发,保证充足睡眠,促进新陈代谢和阳气生长。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早晚温差大,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护住头部、颈部、脚部,以防风寒入侵。

三、运动养生
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合的运动方式,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还可到户外踏青,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生机,舒缓心情。

四、情志养生
春季养肝,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通过与朋友聊天、听音乐、赏花等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清明节不仅承载着对祖先的缅怀之情,也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人们在过节时应顺应自然,注重养生,以保持身体健康。

五、穴位养生
1.太冲穴
位置: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功效:具有疏肝理气、平肝息风等作用。清明时节肝气易旺,按摩太冲穴可帮助调节肝气,缓解因肝气不舒引起的情绪烦躁、头痛等问题。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太冲穴,每次按压5 - 10分钟,以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

2.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能健脾益血、调肝补肾,还可帮助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清明时气候变化大,按摩三阴交穴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维持身体机能稳定。
按摩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按压三阴交穴,左右腿各按摩5 - 10分钟,力度以能耐受为度。

3.风池穴
位置: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有疏风清热、醒脑开窍等功效。清明时节风邪较盛,按摩风池穴可帮助抵御风邪,预防感冒、头痛等疾病。
按摩方法:双手抱头,用拇指指腹按摩风池穴,每次按摩10 - 1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并向头部放散为佳。

六、春季健脾助长贴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此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对于孩子来说,此阶段是一年中增高益智强身健体最好的季节。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报告,一年四季中儿童在春季长得最快,特别在3~5月期间,身高增长速度是平时的2-2.5倍;所以,此阶段正是小儿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所以在春季结合助长贴敷,把握科学助长好时机。

中医馆秉承“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精神,为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医药文化,以整体观念及辩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传统中药、推拿、针刺、艾灸、刮痧、拔罐、穴位贴敷、埋线、中药熏蒸(洗)、中药塌渍、小儿药浴、穴位注射、中药面膜等传统方法开展中医相关疾病的诊疗,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达到已病和防未病的目的,更好地服务母婴,提升妇幼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
地址: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一期一楼中医馆
电话:0564-359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