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金安区妇幼保健院网站!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就医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保健天地 >【科普文章
二十四节气养生——寒露篇
【浏览次数:120】【2025-10-07 12:45】【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打印页面】【关闭窗口

  图片 1.png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7个节气,通常在公历10月8-9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它得名于“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味着天气由凉转寒,地面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气,也标志着深秋的正式开始。

寒露中医养生要点

一、饮食养生:滋阴润燥,温补避寒

    寒露时节“燥邪”与“寒邪”交织,饮食需以“滋阴、润燥、温养”为核心,同时避免寒凉伤脾。优先选滋阴润燥食材:如银耳、百合、梨(可蒸食防凉)、蜂蜜、莲子等,可煮成银耳百合粥、雪梨炖川贝,缓解口干、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适当温补不燥热:可少量摄入羊肉、牛肉、栗子、核桃等温补食材,如萝卜炖羊肉(加萝卜平衡羊肉燥热),但避免过量食用辛辣、油炸食物,防止加重燥邪。忌生冷护脾胃:少吃螃蟹、西瓜、冰饮等寒凉食物,尤其脾胃虚弱者,以免引发腹泻、腹痛。

图片 2.png

二、运动养生:适度锻炼,避寒防劳

    寒露后气温下降,运动需兼顾“热身保暖”与“避免大汗”,防止寒邪入侵或耗伤津液。选择温和运动类型:推荐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如高强度间歇训练)导致大汗淋漓,汗液蒸发易受凉。把控运动时间与环境:尽量在上午9-10点(阳光充足、气温稍高)或下午4-5点运动,避开清晨低温、雾霾时段;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干燥衣物,避免吹风。运动强度有讲究:以“身体微微发热、不出大汗”为度,每次运动30-40分钟即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降低免疫力。

图片 3.png

三、情志养生:收敛情绪,防“悲秋”

   中医认为“秋应肺,肺在志为悲”,寒露后草木凋零,易让人产生低落、伤感情绪,需通过“收敛情志”调节。多接触自然养心态:可在晴天外出散步,观赏秋景(如枫叶、菊花),或参与园艺、插花,转移“悲秋”情绪,让心情随自然景象保持平和。减少独处,多社交:可与家人、朋友小聚,聊天、品茶,避免长时间独处加重负面情绪;也可通过听轻快音乐、读书(积极类书籍)缓解心理压力。

图片 4.png

四、起居养生:早睡晚起,保暖护阳

   寒露后需顺应“阳气收敛”的规律,调整作息与保暖,重点护好“三部位”防寒邪。作息:遵循“早睡以养阳,晚起以养阴”,建议每晚10:30前入睡,早晨6:30-7点(天微亮)起床,避免熬夜耗伤阳气,也避免过早起床受凉。保暖:重点护好“颈、腹、脚”——颈部戴薄围巾防风寒入侵引发头痛;腹部穿贴身衣物(如肚兜)护脾胃;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20分钟(可加艾叶、生姜),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手脚冰凉。室内环境:保持室内湿度(50%-60%),干燥时用加湿器,避免燥邪伤肺;早晚温差大,及时开关窗通风,每次通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

图片 5.png

五、中医外治养生:温和调理,助阳散寒

    通过外治手段刺激经络穴位,可辅助调节气血、驱散寒邪,适合寒露时节养生

• 艾灸:选择“关元、气海、足三里、肺俞”等穴位,每次艾灸15-20分钟,每2-3次,可温补肾阳、调理脾胃、增强抵抗力(艾灸后注意保暖,2小时内不碰冷水)。

图片 6.png

• 穴位按摩:每天用指腹按揉“涌泉穴”(脚底前1/3凹陷处)、“太渊穴”(腕横纹桡侧凹陷处),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前者助温补肾脏,后者可养肺润燥。

图片 7.png


• 中药熏蒸:可选用艾叶、生姜、桂枝等煮水,熏蒸手脚或颈部(注意温度,避免烫伤),每次10-15分钟,能疏通经络、驱散寒邪,缓解关节僵硬、手脚冰凉。

图片 8.png

六、儿童秋季养生:健脾助长,提高免疫力

 助长贴是一种穴位敷贴疗法,由健脾益肾、活血强筋的中药研制而成,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持续刺激、渗透、吸收等作用,可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整小儿脾胃功能,改善睡眠,配合穴位按摩或者闪罐有效地调节和增强脏腑功能,激发脾、肾脏等内脏活力,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达到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从而加速生长发育。

6389415344963528719626542.png

 

 

中医馆秉承“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精神,为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医药文化,以整体观念及辩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传统中药、推拿、针刺、艾灸、刮痧、拔罐、穴位贴敷、埋线、中药熏蒸(洗)、中药塌渍、小儿药浴、穴位注射、中药面膜等传统方法开展中医相关疾病的诊疗,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调整阴阳、扶正祛邪,达到已病和防未病的目的,更好地服务母婴,提升妇幼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

地址:金安区妇幼保健院一期一楼中医馆

电话:0564-3597115

 


金安区妇幼保健院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皖西电脑有限公司 医院地址:六安市长安北路1123号 邮编:237006
皖ICP备12019261号-1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04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