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听说过“缠腰龙”、“蛇皮疮”?这些令人闻之色变的民间叫法,指代的正是医学上的带状疱疹。这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其特点不仅是皮肤上的簇集水疱,更是令人刻骨铭心的神经痛。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学会如何科学应对。
01
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以皮肤损害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要表现,可经飞沫和接触传播,原发感染主要引起水痘。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潜伏的病毒被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
典型症状:
•前驱期(1-5天):局部皮肤 疼痛、灼热、瘙痒或刺痛(易误诊为其他疼痛)。
•出疹期:红斑 簇集性水疱(3-5天内出现),沿单侧神经节段分布(不超过身体中线)。常见部位:胸背部(肋间神经)、头面部(三叉神经)、腰骶部。严重者可出现血疱、坏死性疱疹。
•恢复期:2-4周结痂脱落,可能遗留 色素沉着或瘢痕。
02
带状疱疹发病的诱因
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诱发带状疱疹的因素包括:
年龄因素50岁后随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衰退,带状疱疹发病率显著上升。统计显示,约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会罹患带状疱疹,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中老年阶段。
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4倍,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免疫抑制状态包括HIV感染者、肿瘤患者(尤其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接受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
心理压力与生活方式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等都可能成为带状疱疹发作的诱因。有报道显示,旅游劳累、熬夜刷剧、长时间加班等都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带状疱疹。
季节因素春秋季节是病毒活跃的时期,也是带状疱疹相对高发的季节。
03
带状疱疹有什么种类
1
眼带状疱疹
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单侧眼睑肿胀,也可表现为双侧;结膜充血,疼痛常较为剧烈,常伴同侧头部疼痛,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2
耳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疱疹及外耳道疼痛。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 Ramsay-Hunt 综合征。
3
顿挫型带状疱疹
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
4
无疹型带状疱疹
仅有皮区疼痛而无皮疹。
5
复发型带状疱疹
指非首次发生的带状疱疹,其在免疫正常人群中较为罕见,在免疫受抑者中复发率更高。与首次发病相比,复发型带状疱疹的发病部位不确定,临床表现及疼痛程度可轻可重。
6
中枢神经系统带状疱疹
侵犯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7
内脏带状疱疹
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8
泛发型带状疱疹
指同时累及 2 个及以上神经节,对侧或同侧多个皮节产生皮损。
9
播散型带状疱疹
恶性肿瘤或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者,病毒经血液播散,导致除受累皮节外全身皮肤出现广泛性水痘样疹,常伴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还可出现 VZV 视网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及慢性进展性脑炎等并发症。约 10% 的播散型带状疱疹病例可合并内脏受累,病死率高达55%。
04
带状疱疹的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并缩短病程及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抓住黄金72小时:带状疱疹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干预,尤其是发病后72小时内启动抗病毒治疗,可大幅缩短病程、减轻疼痛,并降低后遗症风险。如果出现带状疱疹可疑症状,请尽早至医院就医。
05
带状疱疹的预防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适当增强体育锻炼,提升机体免疫力;注意保暖,身体受凉后免疫力降低,应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加强营养,尤其是老年人,应多吃新鲜瓜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多吃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应注意少吃多餐,避免加重肠道负担;
应避免熬夜,熬夜可降低机体免疫力,应当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目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预防方式,它也被称为一级预防, 50岁以上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带状疱疹发生率可以降低90%以上。